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从2011年3月至7月,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培养法进行SD大鼠BMSCs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联合组(D组).SCI后1周,C组与D组大鼠自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 ml,A组与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 ml,B组与D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1次/天.于SCI后1、2、4、8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于SCI后8周采用SEP检测脊髓传导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空洞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C、D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BBB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与A组比较,B、C、D组S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C组比较,D组SEP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且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其中A组脊髓空洞最大,B组和C组次之,D组最小.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C、D组NF200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NF200阳性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优于单纯BMSCs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丹参注射液辅助下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所有患者采取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3周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52±4.05)分]和脑梗死体积[(11.56±4.77)cm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患者SOD活力[(101.34±12.74)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93.58±10.87)nU/ml],并且ET含量[(56.99±7.87)pg/ml]及NSE浓度[(20.42±5.4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SOD、ET、NSE指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最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最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按照Meyerding提出的在侧位X线片上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5度:Ⅰ度,前移下位椎体前后径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引起的身体及心理极度疲倦所导致的综合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身心极度疲倦,因而职业倦怠成为了护理群体不可忽视的职业病.该文作者通过对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职业倦怠.其原因可能为:工作负荷过重、医患关系紧张、多种角色冲突、社会地位低下、职业的高风险及护士自身因素等,探讨防止护士职业倦怠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21例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61岁,平均37.6岁。均为单节段骨折,角状后凸顶点:T11 1例,T12 7例,L1 8例,L2 5例;后凸Cobb角23°~59°,平均38.6°。均有严重腰背痛症状,术前VAS评分为7.1~10(7.6±2.1)分。9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5例;其中4例合并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曾行单纯椎板减压手术,10例曾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术前CT显示关节突骨性融合14例,骨折椎体前方有骨赘及骨桥形成16例。均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减压、前路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310min,平均200min;术中失血量400~1200ml,平均650ml。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1.3个月,腰背痛症状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至1.5~2.6(2.1±0.4)分;后凸角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5°~23°(1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率为71.3%。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3个月。9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8例有不同程度恢复,4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3例改善。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松解、减压、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手术安全,能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